第(2/3)页 所有人的目光都有意无意地瞟向那个站在武将前列,身穿崭新一等伯爵官服的年轻身影。 他身姿挺拔如松,面容俊朗,神情淡然,仿佛丝毫没有被周围那一道道或敬畏,或嫉妒,或审视的目光所影响。 龙椅之上,李庆志一身明黄龙袍,经过这段时间的历练,眉宇间已多了几分帝王的威严。 他看着下方气定神闲的谢宁,心中满是满意与骄傲。 “众卿家,平身。” 待山呼万岁过后,李庆志清了清嗓子,朗声道:“靖安伯,出列。” “臣在。” 谢宁迈步而出,躬身行礼。 “靖安伯此次巡查汴州,力挽狂澜,功在社稷。今日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你便将汴城水患的始末,以及后续的治理过程,详细道来。” “也好让众卿家都听一听,我大齐的子民,在面对天灾人祸时,是如何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 李庆志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借这个机会,让谢宁当众陈述功绩,再为他造一波声势,彻底坐实这大齐英雄的名号。 闻太尉抚着胡须,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然而,谢宁的回答,却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启禀陛下。” 谢宁的声音,清晰地回荡在金銮殿上。 “臣奉旨巡查,不敢有丝毫懈怠。然汴城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恢复生机,转危为安,非臣一人之功。” “是陛下天恩浩荡,第一时间拨付赈灾银两,稳定了人心。是神策军将士不畏生死,与民同劳,筑起了坚不可摧的河堤。” “更是汴城数万百姓,在经历了家破人亡的惨剧后,并未消沉绝望,而是在朝廷的感召下,万众一心,用自己的双手,重建家园。” “臣在汴城所见,是君爱民,民敬君,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此等精神,才是汴城得以新生的根本原因。” “至于那些跳梁小丑,阴谋诡计,在这煌煌大势面前,不过是螳臂当车,不堪一击。臣所做的,不过是顺应天意,顺应民心,将这些蛀虫与垃圾,清扫干净罢了。” 他一番话说得不卑不亢,滴水不漏。 将所有的功劳,都归于皇帝的领导,军队的付出,和百姓的努力,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只扮演了一个顺水推舟的角色。 这番话,听得龙椅上的李庆志心花怒放,龙颜大悦。 好一个谢宁,不骄不躁,不贪功,不自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