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一路向西-《动车司机》
第(2/3)页
华夏先祖最初用线条、简单符号记录日常生活,继而演变成甲骨文,其文明由此渐进发展,直至传说仓颉造字为风水岭。
中华民族尤其不能忽视藏族文化价值,藏族文化的瑰宝《格萨尔王传》,以及藏传佛教唐卡制作工艺,神秘的藏传佛教仪式等等,都是中华文明发展的缩影。
明天,这个来自江南水的青年,就要踏上神秘莫测的青藏高原,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开启求学之路。
153次到达甘肃省会兰州是清晨。韩通觉得鼻子发干,听妈妈说,过了兰州气候会更加干燥,也许鼻子后会流血。
这倒无所谓,人适应环境快,尤其是年轻人,一周时间也许就能活蹦乱跳。
由于在火车上,过兰州黄河大桥,韩通只看见灯光,待火车驶入兰青铁路,天才逐渐亮了。
西北的荒凉一下闯入韩通的眼帘。
沿途的山顶上、山坡上,峡谷里几乎不见树木,只有稀稀拉拉不知名的小草在微风里摇曳。
偶尔,火车途径一片平原,目力所及处依然是绵延无尽的山脉。
韩通知道那是祁连山,曾经是匈奴的神山,是他们家园的一道屏障。
时至今日,匈奴这个草原霸主的后裔早已融入河西走廊乃至宁夏平原各民族之中,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匈奴人“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无潘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感慨已经成为历史的绝唱。
如今,祁连山是甘肃和青海人民的母亲。
韩通闭上眼睛,脑海里回响起地理老师口若悬河的男中音:“祁连山系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200至400公里,海拔4000至6000米,共有冰川3306多条。面积约2062平方公里,西端与当金山与阿尔金山脉相连,东端至黄河谷地,与秦岭、六盘山相连,绵延近1000千米。”
思绪于此,韩通居然有些激动,在心里呐喊:“青藏高原我来了!祁连山我来了!到达西宁我就更加接近母亲河的发源地。踏上世界屋脊的第一站,去格尔木,去拉萨就不再遥远。那么,我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儿?”
153次列车到达西宁站已经是第二天下午18点多了。
若是在冀东,18点天就黑了。在西宁,18点太阳虽然到了西边,却依然挂在半空。
仿佛天空触手可摸,祁连上的积雪晶莹剔透,四周云雾缭绕,美轮美奂。
学长、学姐双手举牌,欢迎新生的红字格外醒目。
登上校车,耳闻天南海北的口音,同学们个个都有些好奇与激动。
大家落落大方,踊跃地自我介绍,“我叫韩通,来自冀东省,我叫高阳来自湖南……”
XN司机学校距离火车站也就八九公里,校园不大,显的非常紧凑。
第(2/3)页